专病中心介绍:
脑卒中是最严重的脑血管病之一,脑血管病专科是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重点培养发展的科室,现在有一批脑血管病专家、教授,学科建设在全院名列前茅。主要开展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脑卒中规范化治疗、脑卒中瘫痪肢体神经功能重建康复治疗、脑出血定向“软通道”微创术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等。在疾病预防、筛查、诊断、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可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包括全脑血管造形术(DSA)、动脉瘤填塞术、动脉狭窄支架扩张术、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相关疾病介绍: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 检查:
1.一般检查
通过测量人体身高、体重及血压,科学判断体重是否标准、血压是否正常。
2.内科检查
通过视、触、叩、听,检查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的基本状况,发现常见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见疾病。
3.脑血管造影
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颈动脉起始段狭窄时,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
4.头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
(HRMRI)可以显示颈动脉全程,HRMRI对粥样斑块病理成分的分析更有助。
5.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测
为无创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内动脉起始段和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筛选手段。颈动脉彩超可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态、范围、性质、动脉狭窄程度等;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病变,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经颅多普勒了解颅内及颅外各血管、脑动脉环血管及其分支的血流情况,判断有无硬化、狭窄、缺血、畸形、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动态监测。
● 治疗:
1.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 对已有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控制应按照脑卒中的指南进行,对慢性或陈旧性脑卒中其血压治疗的目标一般应达到<140/90mmHg,、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其降压目标应达到<130/80mmHg。对于脑卒中的降压治疗原则是平稳、持久、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常用的5种降压药物均可通过降压而发挥预防脑卒中或短暂性缺血作用,其中钙离子拮抗剂(CCB)在降低脑卒中风险方面具有明确的临床证据。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血压水平与不良反应,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160/100mmHg以内)。患者在降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切忌降压太快,以防脑供血不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 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有必要采取以下药物治疗:阿司匹林、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2.外科手术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70%),狭窄部位在下颌骨角以下,手术可及者。颈内动脉完全性闭塞24小时以内亦可考虑手术,闭塞超过24~48小时,已发生脑软化者,不宜手术。
(2)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对预防TIA发作效果较好。可选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等。
● 预防:
对脑卒中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的策略:一级预防即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证明,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脑卒中。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5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三级预防即对已患脑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经典案例:

张琪博士团队勇闯“禁区”行微创精准穿刺手术保住患者生命!

患者为49岁男性。2020年4月30日晚8点左右与朋友聚餐时突发呕吐,呈喷射性,当时无言语含糊,无意识障碍,送医院急诊,行头颅CT示脑干出血,予以保守治疗。当晚11点左右转院治疗,出现言语含糊,神志尚清。次日3点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量大,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自主呼吸差,口角歪斜,一直予以保守治疗。后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急诊转入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张琪博士在医护团队协助下,在患者右枕下仅切开2cm头皮小切口,钻开颅骨,从仅1cm直径的骨孔内用尖刀切开硬膜,电灼蛛网膜、避开横窦和皮层血管、确认小脑表面穿刺点……再次核对各项靶点数据后,金属穿刺针从导向弓轻轻滑过,指向靶点。 张琪博士手持穿刺针轻推刺入,凭着手中细微感觉,进入小脑、穿过小脑、进入脑干、到达血肿!整个手术室都屏住了呼吸……最终进针精准地停止在零刻度靶心,拔出针芯、置管、抽吸,一股暗黑色的积血瞬间引出,手术成功,患者生命保住了。
经典案例:

八旬老伯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致瘫DSA介入及系统治疗后能生活自理!

80岁的胡老伯一年前曾因脑梗而被紧急送入当地医院,所幸救治及时,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肢体功能恢复了正常。 然而,今年8月初的一天,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胡老伯清晨起床后,明显感到左侧手脚不听使唤,随着时间的推延,问题越来越严重,左手臂只能勉强抬过肩膀而无法高举,走路踉踉跄跄。 神经内科5A病区李振并主任团队为该患者开展了详细的检查,并根据患者病史及病情发展情况,对治疗方案开展了审慎的评估。 在临床上,DSA被称为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其全称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 ,是将常规血管造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端诊疗技术。 经过与医院脑血管病病区主任张琪博士团队开展评估会诊,在医院DSA系统的支持下,由张琪博士为胡老伯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手术。术中造影观察可见,狭窄明显改善,血流也随即恢复了通畅。
科室专家

张琪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脑血管病病区主任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中风等。

沈建康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神经外科主任

擅长:颅底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颅内动脉瘤等。

孙晓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神经内科4B病区主任

擅长:老年性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震颤麻痹、癫痫等。

印美韵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特需专家

擅长:头痛、癫痫、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帕金森氏病等。

王玉霞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特需专家

擅长:脑梗塞、脑中风、癫痫、帕金森、震颤麻痹、脑血栓等。

李世平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

擅长:高血压中风、头痛、癫痫、神经痛、周围神经瘫痪等。

陈兴华主任副教授

神经内科特需专家

擅长:脑外伤后遗症、脑萎缩、脑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等。

李振并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5病区主任

擅长:脑出血、脑梗塞、脑中风、脑血栓及其后遗症等。

张静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神经内科7A病区主任

擅长:脑梗死、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

余志良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神经内科5B病区主任

擅长: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李淑芹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专家

擅长:头痛头晕、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