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碍、校园暴力、少年犯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021-04-22 20:07:44 阅读:1343次

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多校园暴力的制造者,就是我们常常见到因为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而出现品行不端的问题少年,甚至有些严重的施暴者触犯了法律的底线。那么品行障碍、校园暴力和少年犯罪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出现反社会、攻击性、对抗性、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且这些行为持续在6个月及以上。大多数品行障碍者是校园暴力的主导者,品行障碍情节严重的,即少年犯罪。根据美国研究表明,在13岁-18岁的青春期少年中品行障碍普遍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其中有22%的品行障碍属于少年犯罪。

 

少年品行障碍影响校园氛围,情节严重者甚至危害社会,构成犯罪。所以严重的品行障碍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自身疾病,随意预防品行障碍的发生非常重要。

 

生活中,怎么避免孩子品行障碍的形成?

 

品行和道德的好坏,没有单一的原因,都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除了我们无法控制的基因遗传因素,家庭教育与环境也是品行障碍的主导因素之一。

 

大部分品行障碍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父母的婚姻矛盾、家庭暴力、缺乏管束和照顾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孩子品行障碍,发生反社会行为。

 

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之外,还要多关注孩子的生活,社会上存在很多不良诱惑,例如暴力文化,犯罪组织等,一旦发现孩子对这些不良诱惑产生好奇心或者受到影响,要积极地制止和引导,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家长要学会正视孩子的品行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但是不一定每棵树都能笔直地生长,不走弯路,它们需要加以扶持和正确的引导才能长成真正的参天大树,放任不管只会“越长越歪”。孩子们就像树苗一样,如果发现他们走了“弯路”,一定要正视他们的品行问题,及时纠正,不要自我催眠式的相信孩子没有任何问题,这样孩子会认为自己勒索、恐吓、绑架等行为是正确的,最后形成品行障碍,并走上犯罪的道路。

 

品行障碍

 

坚持和陪同。很多孩子的有品行障碍都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和他们关系疏远。孩子们感觉不到爱和温暖,在社会上或者学校里被欺负,都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最后致其性格扭曲,开始出现品行问题。无论有没有形成品行障碍,家长的陪同都能帮助预防或者治愈品行障碍。

 

希望校园里不再有受害者,没有青少年再成为施暴者。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品学兼优,但是一定不要触碰社会道德底线,并且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请谨慎阅读。

本文为平台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并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