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听上去就很严重的疾病叫“脊髓空洞症”
2021-04-13 18:17:00 阅读:1644次

可能大部分人没有听过“脊髓空洞症”这个疾病名,其实这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创伤脊髓空洞的发病率大约是每10万人中有8个,这只是脊髓空洞症的一部分数据。

 

脊髓空洞是因脊柱或脊髓发生病变,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使得脊髓中代谢活动受影响,营养进不来,代谢废物出不去,进而损伤脊髓,产生空洞。

 

脊髓空洞症1

 

“脊髓空洞症”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疾病,有说它比“脑瘫”还可怕的,当然,这只是针对该疾病的严重后果来说。病情严重的脊髓空洞患者只能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脊髓空洞症比脑瘫严重的原因,是它所引起的肌张力、肌力下降的临床症状不像脑瘫那样可以通过后期锻炼来恢复。

 

脊髓空洞症是慢性进展的疾病,病程在数月至40年不等。在疾病初期,其临床表现往往较“轻“而容易被忽视,或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病而未引起重视。那么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具体有哪些呢?

 

  1. 感觉障碍

脊髓空洞常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病人可能出现没有缘由的灼痛或酸痛感,通常在双侧上肢。受累部位取决于发病脊髓的支配区域。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阶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例如,当患者被开水烫伤或者受到其他外伤时,可以感觉碰到了水或某个物体,但是没有灼热或疼痛感。

 

脊髓空洞症2

 

  1. 运动障碍

表现为脊髓相应节段支配区域的肌肉无力、萎缩、肌束颤动(肌肉的“跳动”,与肌肉抽搐不是一回事)、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触摸时会感觉肌肉比较柔软)、肌腱反射降低。当脊髓空洞发展到晚期时,会出现脊髓受损节段以下支配部位的锥体束征,例如用棉签沿脚底外侧划线(从脚跟至小脚趾根部,再往大脚趾方向)时,脚会向上翘起且脚趾叉开,而正常情况下会呈现脚尖往下,各脚趾向脚底中心收拢的动作。

 

  1. 神经营养性障碍及其他症状

皮肤营养障碍可见皮肤增厚和过度角化,而“阶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位置的烫伤或外伤可能形成顽固性溃疡及瘢痕,甚至手指、脚趾末端无痛性坏死脱落。关节痛觉缺失可引起关节磨损、萎缩、畸形、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会有明显的骨擦音而无疼痛感,称为“夏科关节”,是本病特征之一。晚期可有神经源性小便失禁。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尽早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请谨慎阅读。

本文为平台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并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