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大脑中埋下了动脉瘤这颗炸弹?
2021-04-15 18:03:52 阅读:1712次

有“颅内炸弹”之称的脑动脉瘤随着现今诊断技术的提高,检出率越来越高,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得以在动脉瘤爆炸之前进行治疗,降低疾病危害风险。那么究竟是谁把这颗炸弹埋下的呢?

 

颅内动脉瘤1

 

目前怀疑这是一起团伙作案,主犯有“遗传”、“动脉硬化”、“感染”、“外伤”。从犯有“血流动力学”、“血管壁结构”、“烟雾病”、“巨细胞动脉炎”、 “放射”、“主动脉弓狭窄”、“巨细胞动脉炎”等人。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疑犯都有哪些特征,日常生活中也好避开他们。

 

  1. 遗传

脑动脉管壁的中层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残留、先天动脉发育异常或缺陷,例如内弹力板及中层发育不良,这些都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原因。脑动脉血管壁的厚度只有其他部位同样大小动脉管壁的2/3,而且周围还缺乏肌肉等其他组织的支撑,承受的血流量又大,尤其是在血管交叉的位置。又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加成,分叉处是最易受到冲击的位置。以上层层叠加,就是遗传的作案方式了。这位主犯常用囊性、梭形的动脉瘤炸弹。

  1. 动脉硬化

动脉壁粥样硬化通过破坏毁灭血管壁弹力纤维,削弱了动脉壁的压力承受能力。这个小伙子也喜欢用“梭形炸弹”。

 

颅内动脉瘤2

 

  1. 感染

感染则是俟机骚扰人体各处,先放出一个个小栓子,这些感染栓子随血液流动,最终驻扎在脑动脉的终末支,少数停留在血管分叉处。感染投放的炸弹比较随心所欲,形状多不规则。

  1. 创伤

创伤会使用器械、骨片等人体异物作为武器,直接伤及动脉管壁,或拉扯血管造成动脉管壁薄弱。创伤比较顽劣,他会视心情随机的投放“真性”炸弹,或“假性”炸弹。

 

以上主犯都会利用一个共同的环境因素,那就是——高血压。

 

至于其他的从犯喽啰的具体作案方式几乎都是跟“主犯”那儿借鉴的,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请谨慎阅读。

本文为平台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并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