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房颤,更要警惕脑中风!
2021-11-05 15:18:54 阅读:4116次

一提到中风,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高血压。然而,除了高血压,还有一种疾病可引发中风,而且危害更大,这个疾病就是房颤。

 

一、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果把人体的心脏比如成一个房子,这个房子有两层楼,每层楼有2个房间,上下一共4个房间,那么下面两个房间叫心室,上面两个房间叫心房。右心房上的窦房结,是整个心脏跳动的“司令部”,通过发放规律、整齐的生物电来控制心跳。

 

正常的心率是60~100次/分,频率规整,心房和心室各个部分收缩一致,称之为窦性心律。当房颤发生时,右心房上的窦心结就失去了“发号施令”的功能了,心房和心室发生不一致的收缩,由于各自收缩的力量使不到一起,导致心脏的收缩力大大降低,心脏丧失了充分有效的射血功能,血液无法完全泵出,会淤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会将血管堵塞,导致中风发生。

 

 

二、房颤导致的脑中风,更可怕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患者等都是房颤的高危人群,需特别警惕。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是递增的,等到七八十岁,即使没有任何心脏病,房颤发生率也10%甚至以上。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这是因为心房内凝结成块的血栓,其个头更大,极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因此,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有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所以,房颤患者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可能带来的伤害。

 

三、预防房颤脑中风,必须坚持抗凝治疗

 

有房颤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如果评判结果是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是哪种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药。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轻重无关。一旦发现房颤有中风风险,就必须坚持抗凝治疗。

 

四、预防房颤中风,有哪些药物?

 

房颤中风是心脏引起的中风,是血液在心房里慢慢地凝集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流阻塞脑动脉引起的。因此想要预防这种中风,就要让血液不要凝集,则需要用到抗凝药。

 

近几年,临床出现新型口服抗凝药,为房颤患者预防中风带来了新选择。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等,既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用药固定,且无需频繁抽血监测血中剂量,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

 

值得一提的是,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虽然它被用于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但它并不是抗凝防血栓的药物,对于预防房颤患者的中风,阿司匹林效果并不好。在全球指南中已经不建议使用它来预防房颤中风了。

 

参考资料:

[1]周盛年. 利伐沙班用于房颤卒中预防[C]//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 2011.

[2]王国良. 房颤与卒中[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5(3).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请谨慎阅读。

本文为平台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并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