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每个人都一定有患感冒的情况。我们经常能看到以下几种对待感冒的态度和方法,它们真的正确吗?
态度1——感冒不用治,扛扛就过去?
错!感冒虽是小病,但如果忽视治疗或者治疗不当,也可能发展为大病。若出现症状尽量就医确诊治疗,减少后遗症发生。
普通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过感冒时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其他感染,诱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后果。
如果感冒数天后,发烧仍不退且咳脓痰,应注意有细菌的混合感染,应警惕转为支气管炎;
如果发热还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且反复发作,应疑为脑部病变如脑膜炎;
如果感冒1周后有心慌胸闷气短,特别是心跳不规律,出现心率过快,每分钟超过100次,应注意是否引发了心肌炎;
如果起病很急,发冷、高烧不退、浑身酸痛、食欲不振,且周围人有同样症状,应怀疑是流行性感冒。
态度2——感冒发烧,验血没必要?
错!验血等检查可以明确感冒的类型,尤其是可以识别出伪装成感冒的其他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感冒发烧没必要做血液检查,尤其是患儿家长心疼孩子,感觉症状不重时往往不愿意抽血化验。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感冒有病毒性、细菌性感冒等类型,不同的感冒类型,治疗方法也不同。
再有,有些疾病的初始症状与感冒症状非常相似,比如早期颅内感染、流行性腮腺炎、风湿性疾病等,容易被误诊或忽视。但进行辅助检查后就能明确病因,及早治疗。比如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等、脑脊液检查确诊脑膜炎等。
态度3——感冒得了好,提高免疫力?
错!普通感冒虽然可以动员机体免疫系统工作,但患了感冒要积极治疗,未患感冒就要积极预防。
预防感冒,最基本的就是饮食均衡,加强锻炼,劳逸结合,规律作息,增强体质,防寒保暖。
一年四季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洗鼻,增强鼻粘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也可用两食指擦鼻梁两侧,使其发热,促进鼻腔血液循环和粘液分泌,以增强抗病能力。
参考资料:
本文综合自《冬防感冒四误区》、《常伪装成感冒的疾病有哪些》、《感冒转成重疾的九种症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