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了一篇《抑制卵泡刺激素的作用 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 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论文。
该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卵泡刺激素是老年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并为该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方案。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也是老年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随着年龄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逐渐上升,年龄平均每增加6.1岁,其患病率升高1倍,至85岁以后,AD的患病率可高达20%~3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女性数量约为男性患者2倍,但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直不明。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叶克强教授,曾在总结其团队上百篇前沿学术论文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原创性理论:C/EBPβ-AEP通路的激活,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核心因素。
基于这一理论,该论文作者熊婧等研究团队对绝经前后女性体内的激素进行研究:何种激素浓度变化较?并试验了何种激素可选择性的激活C/EBPβ-AEP通路。
该篇论文首次说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大幅升高,是老年女性比男性更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
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其体内的FSH含量急剧升高10倍以上,而老年男性体内的FSH含量较年轻时升高3倍左右。
女性绝经前期急剧升高的FSH,可激活C/EBPβ-AEP信号通路,加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Tau蛋白的病变,导致记忆损伤。
这一重要发现,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更易患AD,也为A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
值得一提的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熊婧就职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长期从事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于2018年赴海外研修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