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又称为高黏稠血症,如果过度血稠,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病。
中老年人,尤其是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经检查确诊为高黏稠血症,切不可掉以轻心。
血液黏稠度增高时,可使血液流速减慢,加上过多的红细胞老化、硬化,易发生红细胞聚集,进一步加重血稠程度,造成对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可引发头昏脑胀、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胸闷胸痛、颈项强硬不适、四肢麻木、乏力、嗜睡或失眠等症状;
若血液过度黏稠,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如堵塞了冠状动脉血管,则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堵塞了脑动脉,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
血栓还会堵塞肾动脉、腹部动脉、下肢动脉等而引起缺血性急症。
“春困”是一种常见现象,但也可能是一种报警信号。预防血液粘稠,我们应该怎么做?
1、多喝水
水堪称万能稀释剂。生活中,很多人忙起来忘了喝水,这是导致血液粘稠的原因之一。
最佳的补水形式是白开水和淡茶水,这些水可迅速进入血管,冲淡血液。
2、多吃蔬菜、水果
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带、玉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控制脂肪摄入
高脂饮食会加重血液粘稠度,饮食应清淡,少吃肥肉、甜食、动物内脏等。
4、适当运动
运动可促进脂代谢,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防止血液黏稠。
建议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前后要注意补充水分。
5、生活规律、压力不要过大
长时间熬夜、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态。
6、戒烟酒
烟中的有些物质可破坏血管内皮,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大量饮酒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建议大家戒烟酒。
疫情无情,身边有爱
为了帮助大家解决
因疫情无法看病的困扰
蓝生脑医特别推出义诊活动
(具体活动内容见下图)
共迎花开时节,共待相见时刻
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