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1日,是第26届世界帕金森日。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通常起病隐匿,缓慢进展,多在60岁以后发病。
很多人对帕金森病的了解仅仅是“手抖”,70%左右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震颤,30%左右的帕金森病患者不会出现手抖。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有些患者仅有肢体的僵硬感,没有震颤,被称为非震颤型帕金森。
事实上,动作迟缓才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
如患者刷牙、打鸡蛋、擀饺子皮等精细动作不灵活,走路时手臂不会自如摆动,写字变小,表情变得平淡等。
一、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
1、运动症状
- 抖:肢体的抖动,静止体位震颤明显,发病时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
- 慢:行动缓慢、笨拙,早期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缓慢,如解纽扣、系鞋带等尤为明显。
- 僵:肢体僵硬。
- 倒:姿势平衡出现障碍,容易跌倒。有时患者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运动症状的症候群,不一定同时出现,可以先后出现,所以要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
2、非运动症状
- 感觉障碍: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中晚期伴有肢体麻木、疼痛。
- 睡眠障碍:夜间多梦,伴大声喊叫和肢体舞动。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伴有便秘、多汗、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
- 精神障碍:约有50%的患者伴有抑郁,也常常伴有焦虑情绪。
非运动症状可在患者出现运动症状前的5年、10年出现。
二、 帕金森病能否治愈?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情会随着时间加重,目前尚无治愈该病的方法。可通过药物或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因此,帕金森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帕金森病是终身疾病,需要患者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参与到疾病的全程管理中。
三、如何照顾帕金森病患者?
一旦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大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必须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理解、关心、支持他们,和他们共同学习帕金森病,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多和他们交流,多陪伴他们出去走走,鼓励他们和其他人交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
1、每天坚持康复治疗
- 面部动作锻炼,如撅嘴、皱眉、微笑、露齿笑、大笑、鼓腮等;
- 掌指关节锻炼:展平手掌,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掰压;
- 反复练习手指分开合并、握拳伸指的动作;
- 经常做侧弯、转体运动。
2、每天坚持语音训练
可大声朗读文章、小说、书籍等,保持与人交流。
3、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在服用左旋多巴药物初期,可能会出现恶心的现象,可在服药时前喝一些姜汁或吃一些低蛋白的食物(如饼干、水果等),以缓解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食物的脂肪和蛋白质会影响左旋多巴药物的效果,如果服用这些药物,建议服药1小时后再就餐,服药前1小时也不要吃蛋白类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等)。
4、进食要当心,防止呛到
病情进展到中后期,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的情况。如果在进食时不慎呛到,可能会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十分危险。
5、防止感染
帕金森病患者比较易患支气管炎或肺炎,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咳嗽或发烧的情况,要马上处理,以防感染严重。
6、耐心劝导,保持患者心情愉快
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这时就需要家人理解和耐心开导。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最后,平时记得多鼓励他们,和帕金森抗争是全家人共同的职责。
疫情无情,身边有爱
为了帮助大家解决
因疫情无法看病的困扰
蓝生脑医特别推出义诊活动
(具体活动内容见下图)
共迎花开时节,共待相见时刻
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