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七点,可预防猝死发生!
2022-08-11 10:09:48 阅读:4375次

猝死对于大众来说并不陌生,猝死事件屡屡发生,我们经常能看到:XX年轻小伙连续熬夜加班猝死、XX男子在跑步中猝死……

 

大家对于猝死的恐慌,大多来自于死亡发生得太突然,很多发生于看似健康的年轻人身上,猝死似乎无处不在,又神秘莫测。产生这种畏惧的心理,是由于我们对猝死的认识不够,不知道该如何防范。

 

今天由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主任 带您认识猝死和如何预防猝死的发生。

 

 

一、什么是猝死?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算是猝死?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人认为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之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6小时之内。

 

目前大众普遍认为,发病1小时内死亡多为心源性猝死。

 

二、猝死可发生于哪些人群?

 

猝死可发生于任意年龄的人群,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青壮年、老年人。猝死发生于平素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的人。

 

发生在特殊人群中的猝死包括运动员猝死和婴儿猝死综合征。

 

根据猝死的原因,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总体人群的80%以上;非心源性猝死约占20%。

  • 心源性猝死,是因心脏器质性疾病、恶性心律失常导致;
  • 非心源性猝死,包括其他系统疾病、药物或毒物中毒、过敏、精神应激、水电解质和代谢紊乱、严重感染等,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猝死。

猝死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存在猝死家族史者建议全面筛查心脏疾病。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我国心源性猝死年发病率大约为41.84/10万,每年约有54.4万人猝死,是全世界发生心源性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

 

目击者及时参与现场心肺复苏和就近获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影响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在青中年人群中,男性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但在老年人中,男女无显著差异。

 

有研究显示,冬季及晨起猝死的发生率较高。

 

 

三、诱发因素

 

1、鉴于冠心病在心源性猝死中的重要地位,故大多数冠心病危险因素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2、青壮年猝死多发生于运动中或运动后,故剧烈运动可能是猝死的诱发因素。

3、存在猝死家族史者猝死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过量饮酒、过度惊吓、极度精神刺激、过度熬夜或情绪变化等也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

5、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猝死的高危因素。

 

四、如何预防猝死?

 

猝死可预防,猝死往往突然发作,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群,甚至看似是“健康”的人。  

 

事实上,所有的猝死都是身体“蓄谋已久”的行为,避免诱发因素,即预防猝死。 

 

1、控制好“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三高”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最主要的高危因素。“三高”可加重心血管狭窄,引发血栓形成,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但是,大部分患有“三高”的人群,初期并没有不适的感觉。预防猝死,首先要了解自己有没有“三高”。

 

所以,要定期体检,确认自己是否有“三高”。有“三高”的患者,必须接受治疗,稳定病情,定期监测。

 

 

2、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三高”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管住嘴、迈开腿、勤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最有效方法。

 

3、坚持运动  

 

定期锻炼可预防三高和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心肺功能,强健骨骼肌肉,还能提高免疫力。

 

一周至少三次,一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

 

4、营养均衡、饮食清淡  

 

饮食油腻会升高血脂,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所以,我们平时要饮食清淡,低盐低油,营养均衡。

 

5、戒烟酒 

 

烟酒会损伤血管,会升高血压、血脂,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堵塞。

 

所以,我们要远离烟酒,戒烟、戒酒。  

 

 

6、避免熬夜  

 

熬夜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最好在22:30入睡。

 

7、心态平衡 

 

情绪过于激动、暴怒时心血管猝死风险也会成倍增加。所以要保持心态平衡、情绪稳定。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请谨慎阅读。

本文为平台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并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