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的疫情让很多人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打脸”,本来希望年假长一点,再长一点,让我们结束一年繁忙的工作之后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不巧,这一年我们却等到了新冠,在这一特殊时期,很多企业无法及时开工,员工也终于实现了“延长假期”的梦想。
但随着疫情加重的情况,“假期”却越来越长,不少叫嚣着要放长假的人纷纷被打脸,表示已经在家待不下去了。
疫情期间,最严重的不是出不了门,而是无法出门导致身体出了毛病,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憋出病了”。
一、长期居家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时间久不出门,晒不到太阳。
阳光产生的热能可以皮肤以及血管网间的交流供给到全身,如果身体里的热能不足,会让血液的流动变得缓慢;
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产生维生素Vd-3,Vd-3可以被钙离子吸收,当它与钙离子结合时,钙才能被我们的身体吸收;
经常晒太阳也能让皮肤表面进行微循环,增强皮肤对不良刺激的抵抗能力;
在身体方面,长期闷在卧室会让你缺钙、肢体反应能力变慢、皮肤的抵抗能力减弱,这种“见不了光”的状态对生理有着一定危害,对心理造成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而在新冠期间,国家卫健委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在防疫工作中电话热线、网络在线等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这更反映着国家对防疫期间居家隔离的群众心理问题的重视。
二、防疫期间,最容易患什么病?
当我们听到突发疫情时,就好像水面般平静的生活被人投进了一颗石子,而这颗石子很有技术的连跳了几个水花,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惊慌失措。
这是一种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在我们隔离期间会引起众多负面作用。
影响认识与评价。在新冠期间,有些人可能会对事件形成不正确的认识,听信谣言,导致思绪错乱;
个体情绪反应激烈。接触到应激源后,可能会出现抑郁、烦闷、怨恨、恐惧、绝望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就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生理功能紊乱。植物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失调。
虽然应激反应是一种短暂(一般3个月)且正常的非特异反应,但它却很有可能为我们的精神埋下一颗随时会爆的炸弹。
三、你和焦虑症是否只差一步?
应激状态下最凸显的症状就是焦虑感,人的视觉与听觉不断接触到有关疫情的报道,给心理拷上了枷锁,在关注疫情变化的同时,紧张、恐惧、恐慌、烦闷各种情绪纷涌而来。
害怕自己得病,开始忧虑起自己的死亡来,从而也给身体增添了负担,坐立不安、食欲下降、头痛、便秘或腹泻、呼吸困难……这些都是焦虑症的典型症状。
焦虑症是以情绪障碍为特点,如焦虑、紧张、恐惧、伴有运动不安,多种躯体不适的主诉及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
焦虑症与患者个人的心理身体素质有关,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极大关系。
除了我们上述的表现之外,焦虑症在临床上还有以下表现:
1、经常具有恐惧、担心、害怕的心理障碍;
2、交感神经活动过度,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恶心、心悸等不适;
3、精神紧张时双手会发抖,头痛、肌肉酸痛;
4、失眠,不仅难以入睡,入睡后还会夜惊、噩梦,醒后总是说不出原因的恐惧。
全民宅在家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免不了就会出现心理疾患,如果出现了焦虑症状,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下面就要教大家几种预防焦虑症的办法。
5、投入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
做一件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你本人又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书、绣十字绣、跳减肥操……当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注意力自然就会被转移,不要让自己有胡思乱想的时间。
6、和亲人稍微保持距离
居家久了,和亲人之间的关系也会造成焦虑,过近的关系导致双方的个人空间不断被侵犯,而每天和家人在一起这样单一的人际关系也会让人不自觉的开始焦虑。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和家人保持一些距离,把这个道理也告诉你的家人。
四、给心灵戴上N95
疫情结束后,焦虑的症状如果没有减轻,反而有加剧的趋势,这个时候一定要选择去看医生,大多数焦虑症患者在就诊后都会康复。
重视精神疾病是国民素质进步的一大体现,当我们不再愁温饱问题时,才有更多的精力去了解精神层面的疾病。
防疫期间,出门请一定戴好口罩,也别忘了给心灵戴上一层口罩哦。这场防疫战,我们不止要赢,还要一个最漂亮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