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鼻孔”这种行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容易上瘾的事。鼻屎越挖越多,越多越想挖,恶性循环。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可能会给今后埋下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隐患!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的研究首次证实:肺炎衣原体可直接通过鼻子进入大脑!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呼吸道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鼻黏膜和肺,可引发肺部急性炎症,还可利用嗅觉神经作为“入侵路径来攻击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研究人员通过在小鼠的鼻黏膜上接种肺炎衣原体,来发现该病原体对小鼠的影响:
1、接种72小时内,该细菌就可感染嗅觉神经、三叉神经和大脑;
2、接种后7天、28天,可造成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积累,这也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标记。
3、实验进一步发现,肺炎衣原体还可直接感染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影响神经系统的工作。
詹姆斯·圣约翰教授是该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表示,鼻腔内的嗅觉神经一旦暴露于空气,便会为病原体提供一条可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大脑的“捷径”。
生活中的常挖鼻孔、拔鼻毛等坏习惯,则容易损坏鼻黏膜,同样给各种细菌侵入大脑提供便利机会。
嗅觉受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征兆,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的检测器。建议人们从60岁开始进行嗅觉测试,有助尽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虽然实验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但人类具有相同神经且可被相同细菌感染,这些结果有可能延伸至人类,但日后仍需继续开展相关研究。
有调查发现,有91%的成年人承认会经常挖鼻孔,挖鼻孔不仅给细菌提供了捷径,可能增加未来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外,常挖鼻孔还有这些风险:
1、污染、损伤鼻腔
有人会说,我挖鼻孔前洗过手。但即使勤洗手,也不能保证手指时时刻刻都是干净的,尤其在我们的指甲内隐藏着大量的细菌、病毒,很难彻底清洗干净。
如果经常用手挖鼻孔,容易造成鼻腔黏膜破损,特别是鼻黏膜脆弱的儿童。如果频繁抠挖,可造成鼻前庭炎、鼻炎、鼻窦炎等疾病。
2、损伤呼吸道
反复抠挖鼻孔,不慎把鼻腔抠破后,鼻腔会出血、结痂,会影响到呼吸的通畅性。
另外,鼻腔黏膜受损后也会使一些鼻毛脱落,削弱了鼻腔的第一道物理屏障,导致一些有害物质(如粉尘、病原体)“趁虚而入”,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3、引发肺炎
挖鼻孔容易使鼻腔感染病菌,如果这些有害物质侥幸躲开鼻毛,随着呼吸深入呼吸道,便有可能引发肺炎。
有研究表明,“湿揉”、“湿挖”比“干揉”、“干挖”感染肺炎的风险更高。
4、感染颅脑
鼻腔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重要部位,部分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通。一旦鼻黏膜受损并伴有细菌感染,感染逆行扩散至海绵窦,便可引发颅内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就诊。
鼻腔有必要清理吗?
鼻毛有过滤作用,鼻黏膜表面的粘液毯也会吸附异物,适当清洗鼻腔有好处,但不能用手去抠、挖。 建议用下面的清理方法:
1、洗脸时,可用清水扑洗鼻腔前庭,注意不要呛到,可使用洗鼻器配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但不必每天清洗;
2、清理鼻屎时,可用棉签蘸取纯净水或生理盐水,通过轻轻滚动的方式将其清理;
3、擤鼻涕时,不要两个鼻孔同时进行。因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个耳咽管相连,用力擤鼻涕时,鼻腔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带有细菌、病毒的分泌物沿着耳咽管被压送至中耳腔内,很容易造成中耳感染。
“哪怕长相貌美如花,鼻屎一挖全都白搭”,看来挖鼻屎不仅仅是影响了健康、智商,还影响了自身的形象。
声明:文章部分素材和图片来自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